生產車間、研發樓、碼頭、聯合車間……所有的工程在600畝土地上同步進行,這種“全面開花”的場景出現在了呂四港經濟開發區東港池江蘇海龍海洋風電高端裝備項目的現場。“正常來說,這種項目土建周期在兩年,我們預計在8個月內完成。”項目負責人周義慶自信滿滿,“我們要在呂四創造海龍速度!”
海龍海洋風電高端裝備智造項目總投資30億元,項目占地面積546畝,總建筑面積約13.5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碼頭工程、內港池、聯合車間、涂裝車間、辦公樓、環保和消防等配套設施建筑,擬購進龍門吊、數控切割等設備合計1087臺套。項目主要從事海上風電鋼結構設計及建造,海上風電風機、柔性直流輸電換流站等裝備的整體研發設計組裝及建造。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海洋風電高端裝備150臺套。項目建成后,預計年新增應稅銷售40億元,實現稅收2億元。
說起項目為何落地呂四,周義慶一下打開了話匣子。今年50歲的周義慶一直從事風電行業,作為企業高管,多年來跟隨不同的企業,周義慶見識過不少港口和園區,“我第一次來到呂四港東港池的時候,就感到眼前一亮。”言語間,周義慶絲毫不掩飾對于呂四港的贊美,“這樣的岸線、這樣的資源、這樣的園區環境,放眼全國都不多見!”
項目簽約后,呂四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的態度更是讓周義慶覺得不可思議。一直認為所謂的服務、營商環境就是政府招商的說辭,但一場會議讓周義慶徹底改觀。2023年底,管委會召集園區所有企業家開會,本以為就是那種冗長而無聊的會議,可一開始,園區就讓各個企業家做自我介紹,并說明下階段打算以及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這種會議形式我還是第一次見,讓我大開眼界!”周義慶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會上,周義慶提出了加快手續辦理的問題。
讓周義慶沒有想到的是,會后,園區管委會就成立專班幫助海龍辦理各項手續。從省里、南通到啟東,園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事無巨細、準備齊全,“我們只需要配合就可以。”周義慶表示,不管是晚上還是周末,園區工作人員陪著企業說走就走。“我在呂四,才真正體會到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務。”
江蘇海龍原來主要從事的是風電安裝業務,項目建成后,江蘇海龍將向風電設備制造邁進。目前圍繞海上風電,江蘇海龍擁有港口與航道三級總承包、電力三級總承包、建筑工程三級總承包、市政公用三級總承包等多項資質,承接完成了啟東華能、廣東徐聞、浙江象山、華潤蒼南、大豐龍源等項目,并榮獲“新能源施工優質工程獎”“國家施工優質工程獎”等多個榮譽。公司目前與龍源振華、保利長大、中交一航、中交三航、上海電氣等國內大型企業已簽訂長期戰略合同,將始終致力于引領海洋科技裝備的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我們目前在談的訂單大約有10億元,現在就盼著項目早日建成早日投產。”周義慶掰著指頭數日子。